子涵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场外资讯

文章内容

王励勤奥运会和谁放高球_王励勤奥运会单打冠军

tamoadmin 2024-05-31
1.王励勤和马琳,谁更厉害?2.观看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应注意什么事项?3.当年雅典奥运会上王皓输给了柳承敏,当时是什么情况?4.王皓、马琳、王励勤三位并称“二王一

1.王励勤和马琳,谁更厉害?

2.观看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应注意什么事项?

3.当年雅典奥运会上王皓输给了柳承敏,当时是什么情况?

4.王皓、马琳、王励勤三位并称“二王一马”,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故事吗?

5.郝帅悲情命运实则早已注定 一再错失机会又该怪谁的意思

王励勤奥运会和谁放高球_王励勤奥运会单打冠军

只拿过1次奥运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双(与阎森)冠军。

王励勤个人简介

籍贯:上海

身高:186cm

体重:75公斤

学球时间:6岁

入选省队:1991年

入选国家队:1993年

出生时间:1978年6月18日

技术特点: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公认为中国乒乓球男队实力最厚的选手,这种实力除了源于其刻苦的训练外,同时得益于出众的身体素质——身高臂长,护台面积大。作为中国注重近台、快攻的训练体系下培养出来的选手,却拥有足以令欧洲选手汗颜的中远台弧圈球对拉、对冲能力,经常能够主动发起攻势凭借出色的力量“冲穿”对手。因此,前三板多以长球开路,以求主动进入相持。发球以正手侧上、侧下旋短球结合底线长球为主,发球后侧身抢冲速度快、质量高,且有斜直线变化。但与正手相比,反手的技术体系相对单薄,在近台缺乏强有力的上手手段,被动局面下基本只能高点防守,反带反撕非其擅长,退台后也缺乏进攻能力。总体而言,是继 孔令辉 之后中国队探索横板发展道路的一个较为成功的典型。此外,由于身体太高,转换速度受到影响,进入状态慢,如果不能打出自己的固有节奏,易被对方打乱阵脚而发挥失常。

主要成绩:

世乒赛上获得所有男子项目金牌的选手,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现役选手唯一一人。

  1995年全球青少年赛17岁以下组男单冠军,全国锦标赛男单亚军;

1997年44届世乒赛男单1/8比赛负于 萨姆索诺夫 ;混双第三名(与 王楠 ),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双冠军;中国公开赛男双亚军(与阎森),澳大利亚公开赛男双亚军(与阎森)、男单第三;

1998年中国大奖赛男双亚军(与阎森)、男单第三;亚锦赛男团、男单,混双(与 王楠 )冠军,男双第三(与阎森);亚运会男团、男单、混双(与 王楠 )冠军;  1999年45届世乒赛男双亚军,男单1/16比赛负于埃洛瓦;爱立信中国乒乓球擂台赛决赛男单冠军;首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赛亚军;第45届世乒赛男双亚军(与阎森)、混双第三;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双(与阎森)冠军。丹麦公开赛男单冠军、男双亚军,年美国、日本、中国公开赛男单冠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单、男双冠军;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男团、男单、男双冠军;瑞典、中国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英国公开赛男单冠军;世界杯男单亚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单亚军、男双冠军;

2002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双冠军,中国公开赛男单冠军,波兰公开赛男双冠军、男单第三名,丹麦公开赛男双冠军;亚运会男团、男单冠军、男双第三;

2003年巴黎世乒赛男双冠军,男单1/4决赛负 施拉格 ;中国公开赛男单、男双四强,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亚军,德国、瑞典公开赛男单冠军,丹麦公开赛男单四强,世界杯第三名;

2004年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奥运会男单第三名,国际乒联巡回赛新加坡站、长春站、韩国站男单冠军,日本站男双冠军,总决赛男单冠军; 

2005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5年48届[上海]世乒赛男单、混双冠军(与 郭跃 )。第17届亚洲锦标赛男团、男单、混双冠军(与 郭跃 ),松下公开赛男单冠军、大众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与 陈玘 ),第十届全运会男单、男双冠军(与刘杉)

王励勤和马琳,谁更厉害?

柳承敏现在已经连任了韩国乒协主席。 不过与他仕途相比,柳承敏的职业生涯不是太辉煌, 但是在雅典奥运会以4:2击败中国选手王皓,足以令他吹嘘一辈子了。在八分之一决赛, 八分之一决赛战胜蒋澎龙,四分之一战胜梁柱恩,半决赛决赛战胜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决赛中更是击败此前从没赢过的王皓,从此韩国又多了一个男子乒乓世界冠军。(第一个世界冠军是88年首尔奥运会刘南奎所得)

在孔令辉和刘国梁乒坛双子星隐退后,国乒迎来了3驾马车时代,王励勤、王皓和马琳。3人各有遗憾,王励勤是世乒赛之王,始终没有登上奥运会之巅。马琳是世界杯之王,也是08北京奥运会男单冠军,却始终没有获得过世乒赛男单的冠军。王皓则更显落寞,多次获得团体赛冠军,却3次参加奥运,始终无法获得金牌。分别负于柳承敏、马琳和张继科。

除了当时中国这三驾马车,同时代欧洲还有老瓦、萨姆索诺夫、普利莫拉茨、波尔等欧洲顶尖高手。 而亚洲除中国外,则汇聚了蒋澎龙、庄智渊、张钰、梁柱恩等名将。

而当时的柳承敏,使用的是日式直拍,就是典型的方形球拍。在亚洲柳承敏是一流选手,但绝对达不到超一流选手。技战术综合能力不及两王一马和欧洲老瓦等顶尖高手。但是一招鲜,吃遍天。学会文武艺,卖货帝王家!

他凭借不出台的兜拐发球,直板侧身爆冲和名扬天下的步法响彻韩国乒坛,他也成功入选了04年韩国男单的主力阵容。

从16强开始,蒋澎龙,梁柱恩等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半决赛面对游击队长老瓦,2人打得也是难分难解,整个过程扣人心弦,值得一提的是,老瓦从88年首尔奥运会起,已经参加了5届。从八分之一决赛战胜马琳,四分之一战胜波尔来看,他的状态非常好!球迷也希望他能挺进决赛!

然而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怕横的就怕楞的!柳承敏就属于那种“楞”的,老瓦依旧是中远台对拉和前三板抢攻,其实老瓦对直拍选手这么多年,已经非常适应了。从八分之一战胜马琳,采用的就是调右压左的打法,非常奏效!而柳承敏继续采用搏杀为主的打法,哪怕我正手不要了,也要拼命侧身得分。 不得不说,半决赛这场球,柳承敏的搏杀命中率太高了,如果命中率低一些的话,进入决赛的将是瓦尔德内尔,王皓的命运或许改写!当然了,历史不能假设

决赛对阵之前从来也没有胜过的王皓,决赛中,柳承敏打得更加放松,一点压力都没有。比赛中他完美做到步法、拍、球融合在一起,打法非常霸气。相比王皓则略显紧张,不够果断,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横拍直打技术,关键时刻不敢和柳承敏拼正手。

除了第一局11:3,柳承敏8分领先外,最后5局都是2分之差,第5局更是非常可惜的以11:13败下阵来,决胜局,柳承敏再度以11:9取胜,4:2,柳承敏通过自己的意志和独步天下的步伐,战胜了志在冲击冠军的王皓,失利之后的王皓难掩心中的郁闷!

在08北京奥运和12年的伦敦奥运,王皓2次闯进了决赛,面对自己的师兄马琳,王皓不占丝毫便宜,在12年奥运决赛也是输给了中国的另一位大满贯张继科,无缘冠军!

客观地讲,柳承敏职业生涯谈不上出色,但是能在奥运这么大型的赛场上证明自己,也算是对他多年来辛苦付出的肯定和嘉奖吧!

观看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应注意什么事项?

国乒不同阶段总会有不用的****带领队伍扛起大旗所向披靡的征战在世界乒坛之上,从刘国梁孔令辉的“双子星”到如今马龙张继科的“科龙大战”,大家看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乒健儿们拼搏在赛场上,为中国乒乓球队占领一座又一座山峰。

而“二王一马”这一时代可谓引领了一代球迷们关于乒乓球的最初记忆。如果说王皓稍微小一点,那么马龙和王励勤算得上是他们那一阶段相杀相克的绝对对手。马琳从1998年当上国家队主力开始就展开了他跟王励勤之间的竞争,马琳曾说他们两人大概从1996起,两个人就“扛”上了。“我和王励勤差不多时间进入国家一队,磨练了大概一两年,在国际赛场上得到一些锻炼后,一步步开始竞争起来。最开始是我们和刘国正一起竞争,到2004年的时候,王皓冲击上来,到现在,我们三个的混战也快10年了。”对于马琳这位对手,王励勤每每提及时同样感慨颇深,2005年和2007年世乒赛上,都是王励勤将马琳斩落马下,特别是在2007年男单决赛场上,王励勤更是在1:3落后情况下成功逆转取胜,但是有时候赢球并非就是好事,比如王励勤的胜利就给他之后的奥运征程埋下了不小的隐患,王励勤谈及这段时间的状态曾坦言,因为感觉自己赢了,所以就没再把刘指导以及教练提出的问题完全落实下去,接受采访时,王励勤表示马琳是他最大的对手,他们也是很好的兄弟。

王励勤更厉害

只能说,此消彼长,各有千秋;

首先,共同点:都是一代乒乓名将,国家男队跨世纪时期的核心选手,更是取得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运动员,从而为国家赢得了无上的荣誉,蜚声体坛,名标海内;其二,不同点:性格迥异,王励勤内向,不善言辞,只知埋头苦练,在赛场的临机变化差,当时极大制约了他的成长,为此男队的蔡指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心将"大力"的缺憾不足加以调教纠正,而他也逐步正视了自身,使球艺日臻完善,厚积薄发,终于锻造成当时技术心理"双过硬"的"世界横板第一正手";而马琳则天生开朗,头脑灵活,19岁就取得世乒赛的男单亚军,还和张莹莹一起摘得混双金牌;20岁获世界杯单打冠军,少年成名;在横板林立的国内外赛场,加之多次修改规则,器材,使直板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他丝毫也不畏缩,凭着肯钻研,不自满,永执着的顽强意志力,赛场下苦心孤诣,挥汗如雨,赛场上斗志顽强,战术多变,在恩师吴敬平的呵护栽培下,"小马哥"的直板技术逐渐达到炉火纯青非常之高的境界,可以说"玩"到了极致,令对手"吃尽苦头","望而生畏";

其三,从技战术上看,王励勤是正手低抛发球,反手摆短过渡,为转入正手进攻创造绝佳的机会,其中远台对拉弧圈球的实力超强;马琳是正手的低抛高抛转与不转配合侧旋发球,反手推,切,挤,吸和快挑,横打招数颇多,推陈出新,正手爆冲转两条斜线和两条直线的连续性强力拉球,给其他选手尤其是外国运动员以极大的威胁,无愧一流高手;由此看出,"二王一马"时代无疑是一段不朽的乒乓传奇,马琳,王励勤和王皓这三位我国乒乓球的"骁将""龙争虎斗"相互抗衡,为亿万球迷奉献了无数场非常经典的比赛,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体坛最耀眼的明星和永恒的英雄!

以上仅个人见解,敬请指正。

   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琳VS王励勤 我的底板是YEO,正手天极2, 是不是应该多看看马琳的技术动作呢! 马琳打球准备动作太多,跟个娘们一样 ,擦汗抹桌子转拍子……禁止拍砖。不过对于直板来说技术还是有很多我们学习的地方。 王励勤这场比赛用的备拍,应该会有影响……这就是 侧身一板过。

侧身一板过

侧身

侧切

推推推

精彩回合

精彩回合

  马琳的横打一般是主动发力的时候用,在对他反手位时还是以借力推挡为主。

乒乓网 白开水

王励勤比马琳人品稳定,马琳比不上王励勤的,王励勤和庄则栋一样都拿过三届世乒赛冠军,马琳只拿过一届奥运冠军,马琳色超过施之浩,王励勤男女处事本分之人,马琳不能比也!

王励勤和马琳是中国乒乓球男队雅典和北京两个奥运周期的绝对主力,他们在国际大赛上为中国队争金夺银立下汗马功劳,但两人同时又存在着良性竞争关系,至于谁更厉害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因为两人实力在伯仲之间主要就看临场的发挥。

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由于中国乒乓球实力太强大了,世界冠军人数又多,我们还是很现实的以是否获得大满贯来衡量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是否成功。王励勤和马琳虽然都很优秀,但是他们职业生涯都留下了重大遗憾,王励勤9次世界杯单打之旅只有2001年进入决赛结果0-4输给萨姆索诺夫,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都是止步半决赛。

马琳9次参加世乒赛单打比赛三次进入决赛,有两次非常遗憾的与冠军擦肩而过,1999年首次进入决赛遇到了刘国梁,两人打的难解难分,最终马琳在决胜局两分惜败刘国梁,2007年世乒赛马琳和王励勤会师决赛,结果马琳3-1领先被王励勤扳平大比分,决胜局又是在7-1领先的情况下被王励勤翻盘成功,赛后马琳流下了遗憾的眼泪。

王励勤在世乒赛上成绩非常优秀,他获得了2001年、2005年和2007年三届世乒赛单打冠军,难度大含金量也高,而马琳获得了2000年、2003年、2004年、2006年四次世界杯冠军,比起王励勤的三次世乒赛冠军有点逊色,不过马琳2008年北京奥运会发挥出色获得男单冠军,也算是弥补了世锦赛无冠的尴尬。

王励勤和马琳在雅典奥运周期都在大赛中输过多次外战,比如王励勤世界杯输过萨姆索诺夫、波尔、蒋澎龙和柳承敏,2003年世乒赛输给施拉格,马琳2003年世乒赛输给朱世赫,2004年雅典奥运会输给瓦尔德内尔,但是在北京奥运周期两人的稳定性都很高,几乎没有在大赛中输过外战,和王皓一起撑起了中国男乒的最强阵容,两人虽没有实现大满贯但在国乒的 历史 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打法来看,王励勤是克制马琳的,这是两人技术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王励勤超强的正手能够对马琳形成足够强的压制力,抑制马琳灵活多变特点的发挥。其次,王励勤身高臂长控制范围大,技术极为扎实,对马琳的刁钻球风免疫力较强,一旦进入正手进攻的节奏,马琳很难招架。

从交手记录来看,两人不分伯仲,据说是马琳领先略胜一局(数据不详,清楚的球友请告知)。 这两个人比赛思路相当简单,就是 马琳在极尽所能耍花招,王励勤力求化繁为简。 马琳赢球一般就是爆冲或者挑打,王励勤则是坚决地压左调右,用劈长来简化比赛,降低马琳的上手质量,伺机使出无敌正手。并且王励勤护台面积大,质量稍逊的爆冲大概率可以防住,所以两个人的比赛很多时候是体力的比拼:马琳在全力跑动,试图侧身使用正手。

这就出现了我们熟悉的情况,马琳在比赛较少的世界杯和奥运会上可以赢王励勤,但在比赛较多体能消耗较大的世乒赛上三次负于王励勤。我们也可以看到职业生涯中王励勤拿了三个世乒赛冠军而没有世界杯冠军,马琳拿了四个世界杯冠军而没有世乒赛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马琳三次世锦赛男单亚军,两次都是败给了王励勤。 1999年19岁的马琳连续战胜萨姆索诺夫、金泽洙和瓦尔德内尔闯入决赛,最终决胜局以两分之差输给了鼎盛时期的刘国梁,在这之后马琳在2005年和2007年再次闯入决赛,却均输给了王励勤。其中2007年世乒赛马琳曾一度大比分3-1领先,第五局7-2领先,还是被王励勤绝地反击4-3逆转夺冠。

当然是马琳!权威杂志上一篇文章说过,马琳是一百年来最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在他的运动生涯中,经历了各种变革,25分改11分、小球改大球,球材料改变、无机胶水等等等等。可他总是很快就适应新的变革,始终处于超一流水平。他把直板水平打到了极致!二王一马时代是水平最高的时代,可都没有拿到大满贯,和那个时期乒乓球规则频繁变换有极大关系!

乒乓球这种运动,专业性比较强,每天一起训练,悟性髙的运动员,经过一系列的选拔赛和专业教练指点后。竞技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相互之间比赛时,互有胜负。不能说谁一运赢。谁状态好,谁就赢。这是经过统计后得出的结果。例子数不胜数。

王励勤更厉害?二王一马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引领了独特的乒乓球时代,王皓,王励勤,马琳都是中国乒坛三剑客,在无数人的回忆马琳是中国乒坛大国手,王励勤,1978年,是一个十足的70后选手,在过去20多年里二王一马的时代是伟大的,尤其是王励勤身高八尺有余,最经典的一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击败常青树瓦尔德内尔!可以说王励勤对国乒的贡献是最大的,我想挺王励勤,但是马琳也是很有实力的国手,可以说各有千秋,但是王励勤的这项纪录无人能破!可以说王励勤更厉害!

当年雅典奥运会上王皓输给了柳承敏,当时是什么情况?

不可以破坏场内环境哦~~~

不可以说脏话```会给中国人丢脸的哦~~~

即使中国队输了``也不可以生气哦~~~

不可以大声喧哗!~~~

不要用光照相照相~~~

不要带食品进场~~~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啊 ~~~

观看乒乓球比赛时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

再给你介绍乒乓球

乒乓球是球类运动之一。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高76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40-2、53克,白或**,用赛璐璐或塑料制成,打时有“乒乓”声,故名。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以11分为一局,采用三局二胜或五局三胜制。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等数种。

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一种活动性游戏,球是用轻而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拍子阳雪茄烟盒盖之类的木质板,象打网球一样 在桌上打,故称之为“桌上网球”。1900年左右,由于轻工业的发展,球才改成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此后,乒乓球运动便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赛于1900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三百多人。比赛时,男运动员要穿上浆领子的衬衣和坎肩,女运动员要穿裙子甚至还要戴帽子。

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五十多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得都是木制的,击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打法也单调,只是把球推来推去。

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冠军。 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在117项次世界冠军中,他们获57、5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 五十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代,使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取日本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打法之长,创造出适合于他们的先进打法,即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兰帕尔和约尼尔。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为主要技术,用反手快拨快攻力争主动,以正手拉弧圈球寻找机会扣杀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等。这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放置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较大。乒乓球运动又推进到放置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往和学习研究的加强,各种打法互取长短,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和提高。比如,我国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术,均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现在,乒乓球已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亦已拥有127个会员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体育组织之一。由国际乒联和各大洲乒联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及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国际比赛不胜枚举。1982年,国际奥委会关于从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必将激起世界各国对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重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快地发展。

乒乓球得名的由来及其它

在运动史上,乒乓球运动可以算是一项年轻的体育运动,它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比起田径运动(两千年以上)来,它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后辈。

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India)的英国海军(navy)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Table tennis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的比赛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o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o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在日语里,乒乓球叫做“桌球”。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

乒乓球单人比赛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乒乓球运动大约在十九世纪末期起源于英国,随后传到美国、欧洲中部、日本、中国及韩国等地。乒乓球运动起初被很多人视为娱乐活动,但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主要运动之一。乒乓球运动于1988年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承认,正式成为比赛项目,其中包括了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及女子双打。

乒乓球术语

一、比赛台面的区域

(一)左、右半区 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网区 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

(三)底线区 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

(四)中区 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五)边区 指靠近球桌边缘的区域

二、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一) 拍面角度 拍面角度是指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

(1) 拍面与台面成90为垂直。

(2) 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为前倾。

(3) 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为后仰。

(二) 拍面方向 拍面方向是指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

三、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具体位置,它基本上与拍形角度相吻合。

(一) 上部

(二) 上中部

(三) 中上部

(四) 中部

(五) 中下部

(六) 下中部

(七) 下部

四、击球时间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至回落的那段时间。

(一) 上升时期:球从台面弹起刚上升的阶段。

(二) 上升后期:球弹起接近最高点的阶段。

(三) 最高点期:球弹起达到最高点的阶段。

(四) 下降前期: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的最初阶段。

(五) 下降后期:球下降到接近地面之前的这一阶段。

五、击球路线 击球路线是指从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线。五条基本线路(以击球者为基准)为: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中路直线球在实际比赛中是随时以站位而定的,即追身球,也称中路追身路。

六、击球点 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这是对击球者所处的相对位置而言的,包含以下三个因素:①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②球与身体的远近距离③球的高、低位置。

一、推攻战术

特点:主要运用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的速度和力量,并结合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来压制和调动对方,以争取主动或得分。推攻战术是左推右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有反手推挡能力的两面攻运动员、攻削结合运动员等也常使用它。

方法:

1、左推右攻 2、推挡侧身攻 3、推挡、侧身攻后扑正手 4、左推结合反手攻 5、左推、反手攻、侧身攻后扑正手。

注意事项:

1、推、攻都要有线路变化、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这是推攻战术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的主要方法。

2、推挡一般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突然变正手,以创造进攻机会。如果对方正手较差,才可以推对方正手为主。

3、在推挡中突然加力推对方中路,使对方难于用力回击,然后用正手或侧身扣杀。

4、遇到机会球时要果断扣杀,这是推攻战术得分的主要手段。

5、推攻战术要坚持近台,又不能死守近台,要学会近台和中台的位置转换,掌握对手节奏。

6、推攻战术对付弧圈类打法应坚持近台为主,用快推和加、减力推挡控制落点,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进入正手连续进攻。

二、两面攻战术 特点:主要利用正、反手攻球技术的速度和力量压制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两面攻技术是两面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攻左扣右 2、攻打两角,猛扣中路。

注意事项:

1、正、反手攻球都要有线路变化和落点变化,以便创造扣杀机会。

2、要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攻击对方正手或中路,以创造扣杀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

4、两面攻战术在主动进攻情况下要坚持近台,被动情况下可适当后退,在中近台或中台进行反攻。

5、两面攻战术对付弧圈球打法应坚持近台,用快带顶住对方的弧圈球,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转入连续进攻.

三、拉攻战术

特点:连续运用正手快拉创造进攻机会,然后采用突击和扣杀来作为得分手段。拉攻战术是快攻打法对付削球类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正手拉后扣杀 2、反手拉后扣杀

主要事项:

1、拉、扣的力量要有较大的悬殊,以使对方措手不及。

2、拉球要有线路和落点变化以调动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进攻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或突击。

4、采用拉攻战术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对没有把握的机会球不要过凶。

四、拉、扣、吊结合战术

特点:由拉攻与放短球相结合而成,是快攻型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常用战术。

方法:

1、在拉攻战术的扣杀或突击后放短球。

2、在拉攻战术中放短球后,结合扣杀或突击。

主要事项:

1、拉攻中放短球,要在对方站位较远并且来球比较近网时进行,这样,放短球的落点容易靠近球网,可增加对方向前移动的距离和难度。

2、放短球后扣杀时,如果对方靠台极近,可对准对方身体方向扣杀,这样,往往能使对方难于让位还击。

五、搓攻战术

特点:主要运用“转、低、快、变”的搓球控制对方,以寻找战机,然后采用低突、快点或拉攻等技术展开攻势并进入连续进攻;在搓球中遇到机会球时进行扣杀,常常带有突然性,往往可以直接得分。搓攻战术是乒乓球各种打法都不可缺少的辅助战术。

方法:

1、正、反手搓球结合正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

2、正、反手搓球结合反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

注意事项:

1、搓攻战术既要尽可能早起板,以争取主动,但又不能有急躁情绪,否则,起板容易失误。

2、在搓球中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这是搓攻战术的主要得分手段。

3、在搓短中摆短,可使对方不易抢先进攻,故有利于创造进攻机会,以便伺机用正、反手或侧身进攻。

六、削中反攻战术

特点:由削球和攻球结合而成,常以逼角加转削球为主,伺机反攻;或以转、低、稳、变的削球,迫使对手在走动中拉攻,以从中寻找机会,予以反攻。这种战术有“逼、变、凶、攻”的特点,是攻、削结合打法的主要技术。

方法:

1、正、反手削球逼角,结合正手攻或侧身攻对方右侧空当。

2、正、反手削两大角长球,结合正、反手反攻。

注意事项:

1、正、反手削球都要注意旋转强度的变化。在削加转后用 削加转球相似的手法削不转球,是使对方拉出高球,以进行反攻的有效方法。

2、削球时要尽可能压低弧线,以避免对方扣杀或突击。

3、削球逼角时要适当配合削另一角,以使对方在走动中击球。

七、发球抢攻战术

特点:发球抢攻战术是以旋转、线路、落点以及速度不同的发球来增加对方回击的难度,使其出现机会球,或降低回球质量,然后抢先进攻,以争取主动或直接得分,这是乒乓球所有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和得分手段。

方法:

1、发下旋转与“不转”抢攻。

2、发正、反手奔球抢攻。

3、发正、反手侧上、下旋球抢攻。

注意事项:

1、发球要有线路和落点变化,以使对方前、后、左、右走动中接发球。

2、发球后要有抢攻准备,以不失抢攻的机会。

3、自己发什么球,对方可能以什么技术回击,要做到发球前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较好地做好抢攻的准备。

4、抢攻要尽可能凶,又不能过凶,否则,会影响命中率。

八、接发球抢攻战术

特点:由某一单项攻球技术所形成,进攻性强,可变接发球的不利地位位为主动地位,也可直接得分,是乒乓球运动各种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用快点、快攻或中等力量突击进行接发球抢攻。

注意事项:

1、由于接发球抢攻是在对方主动发球,自己处于被动的接发球地位时所采取的进攻性打法,所以难度较大。接发球抢攻一般不可过凶,要看准来球的旋转方向、旋转强度和高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攻。例如对方发加转下旋球,接发球抢攻时要采用提拉手法,以免下网。同时,攻球的力量不可过大。

2、接发球抢攻动作结束后,要立即作好对攻或连续攻的准备,以便继续处于主动地位。

3、接发球抢攻、抢冲的力量越小,应越注意球的路线或落点,一般应多打在对方反手;若对方反手强而正手弱,则可多打在对方正手。

弧圈结合快攻:以弧圈球为主,快攻为辅,当今最流行的打法,男子中这种打法的可能占八成。一般两面反胶。如世界冠军王励勤、张怡宁,前国手乔红、何智丽等。

快攻结合弧圈:以快攻为主,弧圈球为辅,占位比前者近,一般一面反胶,一面是正胶、生胶、长胶(也有两面都是正胶、生胶、长胶的)。如世界冠军邓亚萍、陈静,世界名将金香美、黄文冠等。

削中反攻:以被动的削球为主,伺机反攻的打法,50年代时曾垄断世界乒坛。现在从事这种打法的较少了,男子有前国手丁松(攻多削少)、韩国名将朱世赫,女子有韩国名将金景娥、国手范瑛等。

怪球:现在基本没有这种打法了,没有确凿的定义。一般是以长胶削、磕、拱、飘等技术集合封堵来球,伺机(用倒板技术)反攻。代表人物有前国手陈子荷、倪夏莲等。

现代发展

乒乓球由小变大,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队囊括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7项冠军之后,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网加高等建议,但这一建议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此后,乒乓球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球速越来越快,旋转越来越强。不少运动员对阵时回合减少;有时球飞如闪电,观众还未看清,胜负已经决出,削弱了乒乓球爱好者的兴趣。为此,国际乒联前主席荻村伊智朗曾考虑把乒乓球加大。而徐寅生担任国际乒联主席后把这件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6年5月,国际乒联理事会同意试验大球的提案——为减缓球速和旋转,增加回合和观赏性,建议将乒乓球的直径增大两毫米。国际乒联准备次年在日本举行的青年锦标赛上做试验,但由于日本厂商意见太大而作罢。当时,改大球只是建议,厂商要生产大球,需要投入资金重制模具,调整工序,若建议最后被否决,资金就浪费了。

为支持乒乓球改革,上海红双喜乒乓集团毅然承担了试制任务,按要求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大球,由国际乒联送给各会员协会试用。世界上唯一拥有测量动态乒乓球速度和旋转仪器的中国乒协主动承担了测试工作。中国乒协科学委员会科研人员做了“不同直径和重量的乒乓球对击球速度和旋转影响的实验”。实验结论是:直径大的球,速度慢于直径小的球,旋转弱于直径小的球;直径相同的球,重量和弹力大的要比重量和弹力小的球速度快、旋转强。

1997年第四十四届世乒赛期间举办了首次试验大球的比赛,但影响不大。1998年春天,由徐寅生提议举办的苏州国际乒乓球“大球”赛做了第二次试验。中国乒协主动承担了苏州试验比赛的经费。199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又举行了一次试用大球的国际比赛。

1999年在大维第四十五届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获得四分之三多数票而被搁置,124名委员中有84人投赞成票,30人反对,10人弃权。当时新任的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说,有些代表因对这项改革措施将带来的影响不了解而投了弃权或反对票,他将做解释和说服工作。

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 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乒乓球有各种各样不同打法,还有多种战术。不管是甚堋打法,战术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技术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堋你就要打得有力量。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堋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 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

乒乓球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1.正胶海绵拍。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它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快,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如果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那最好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2.生胶海绵拍。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适合近台选手使用。

3.反胶海绵拍,反胶就是粘贴时粗面向下、黏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全欧洲的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强,所以打法以旋转为主的球员(如弧圈球、削球)必谙此道。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4.防守型海绵拍。用拍一般以削球为主,属于旋转型打法,故而横拍削球手多以反胶为主,反手则花样繁多。

在近年来生产的球拍上,多标明有“进攻”、“全面”、“防守”等类型的分类标识,可供爱好者选择。

初学者,不妨选用控球容易的低档球拍来矫正动作,待水平逐渐提高、形成稳定的打法后,再挑选针对性较强的中高档底板。中低档的球拍不一定就不好用,哪块球拍用顺手了,哪块就好用

王皓、马琳、王励勤三位并称“二王一马”,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故事吗?

我觉得不冤,整场球王皓都处于下风,柳承敏配得上这枚金牌。柳承敏的打法在九十年代就被蔡振华判了死刑,但打法落后一定就不能取胜,技术专长发挥到极致照样能赢。王皓的打法当然比柳要先进,但2004年的王皓技术还没到最成熟的时分,正手的硬实力不及柳承敏,大约属于中上程度,中间偏正手的位置也存在破绽。在对手超程度发挥时,弱点就会放大。

实践上韩国队打中国队一向是有方法的,金泽洙当初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淘汰孔令辉后曾说,孔令辉固然技术全面,但只需集中火力攻其一点,弱点就会暴显露来。柳承敏打王皓,同样也是这样的思绪,可见韩国队的备战工作做得十分胜利,对王皓的研讨相当透彻。相反,中国队赛前肯定没有把柳承敏当做最风险的对手来准备,以致于柳在状态爆棚时措手不及,反映出教练组在备战时是有严重误判的。

柳承敏的发球,接发球绝对是顶级

确切说,柳承敏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发挥超出了包括王皓在内所有人的想象,仅从那届比赛来看,他确实无愧“奥运冠军”的称号。刘国梁点评过:心理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技术问题,王皓虽然有直板横打,但是并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只能保证有没有不能满足是不是足够,同时正手功底明显不足,和柳承敏对拉几乎没有赢过,而且前三板控制不占上风典型的第二局发球连续出台被柳承敏抢攻,如果不是第二局刘国梁叫暂停,王皓没准就0比4直接拜拜了,整场比赛王皓太依赖反手,节奏线路全被柳承敏控制,所谓得正手者得天下,是前辈用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真理。

柳承敏强烈的求胜信念

打疯了的柳承敏,依靠自己强烈的求胜信念,打败了心理压力巨大的王皓。在04雅典奥运会,柳承敏的夺冠过程充满了偶然和必然。在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即使有的人在一个项目中,从来没有失败过,他也不敢保证,他可以一直保持不败。正是由于竞技体育有这样的特性,才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体育运动。乒乓球虽然是我们国家的国球,但是在世界上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冠军,都收入囊中。所以对于失利,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

柳承敏拥有夺冠的实力

在04年雅典奥运周期中,柳承敏的实力进步的还是很快的。并且当时的柳承敏正好处于自己乒乓事业的上升期。按照绝对实力来看,22岁的柳承敏一样具备争冠的能力。柳承敏的爆发,是从16进8开始的。在16进8当中,柳承敏击败了原来的夺冠热门马琳。柳承敏的信心得到很大的鼓舞。后来,在这个半区柳承敏接连淘汰了波尔、老瓦,从而进入了决赛当中。

王皓输在了心态上

坐镇中国男乒主力层长达十年之久的王皓,职业生涯最大的缺憾就是无缘奥运会男单冠军。尽管王皓曾经先后参加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单比赛,是中国男乒历史上唯一一位有过三次奥运会单打经历的选手,但是遗憾地是,王皓三次杀入奥运会男单决赛均铩羽而归,无缘男单金牌。如果要分析王皓三次奥运会男单决赛的失利,可以结合其三次决赛之旅自身的状态以及不同对手而言。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年仅21岁的王皓出征雅典奥运会,当时距离王皓进入一队只有四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马琳率先出局,随后王皓在男单半决赛中战胜另一名中国选手王励勤进入决赛。决赛王皓对阵韩国直板名将柳承敏。决赛中,背负着中国队夺冠众人的王皓显然在压力上大于柳承敏,可以说雅典奥运会王皓更多地输在了心态上。

被压垮的王皓

在04年雅典奥运会当中,乒乓球的决赛分区还是对中国很有利的。进入决赛的三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被分在两个半区。如果他们可以正常发挥,乒乓球的冠亚军都会中中国的。可惜的是,在马琳所在的半区,他被柳承敏给击败了。而在王皓、王励勤所在的半区,他们不得不在决赛前,提前对决。在当时,由于在之前的比赛中,王皓从来没有输给过柳承敏。王皓进入决赛,对决柳承敏获胜的几率更大。最终,王皓也是成功的击败了王励勤,如愿的进入了决赛。可惜的时,在以前从来没有击败过王皓的柳承敏,在决赛中完全打疯了。可以说,柳承敏是怎么打怎样有。然而,由于当时乒乓球队夺冠的压力,都压在了王皓身上,使王皓心态出了问题。这样就导致王皓在决赛中,没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从而导致柳承敏就获得了,04年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

柳承敏的这种状态也是被王皓过于保守的情绪、打法所激发出来的。韩国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搏杀更为神勇,而彼时稍显青涩的王皓,被柳承敏简直打懵了。输给柳承敏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初入大赛决赛的王皓,完全没有想到对方会搏杀到这个程度,他心理上所受到的冲击,应该都超出了他自己的想象。

王皓丢掉金牌引发大众争议

王皓在丢掉金牌后,瞬间引发了很多争议,尤其是王皓不管从技术还是从实力打法来看,他已经具有实力去拿下韩国名将柳承敏,不过王皓还是受到了心态的影响,其实王皓本来机会很大,遗憾最终还是无缘这块宝贵的金牌,当然我们知道在这届的奥运会中,这是王皓在职业生涯中,奥运会最接近金牌的一次。王皓的职业生涯中,他三次进入奥运会男单决赛中,不过最终均获得了亚军,这当然肯定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不过从王皓三次获得亚军来看,他在2004年输给柳承敏是最遗憾的,当然我们也不能一直责备王皓让国乒丢掉了这块金牌,毕竟马琳如果能够守住一个半区的话,那么马琳或许在决赛中就能遇到王皓了,至于有一些人表示如果王励勤能够进入决赛的话,或许能够战胜柳承敏,确保国乒这块金牌,可是大家却不知道,王皓在进入决赛之前面对柳承敏的战绩是保持全胜,或许这就是造化弄人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当时的“二王一马”错失这块雅典奥运会男单金牌?

中国国乒人才济济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王皓的对手是队友马琳。尽管王皓反手能力优于马琳,但是前三板争斗环节中明显马琳占优,而且回顾两人的大赛交手记录,马琳明显占优,就在2008年前一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上,马琳在男单半决赛中以4:2战胜了王皓,可以说王皓和马琳在交手中本就不占上风。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王皓面对的则是小自己五岁的师弟张继科。此次交手之前,王皓在世锦赛和世界杯中两负张继科,无论是从打法质量还是体力上,王皓都处于下风。尽管王皓未能在奥运会上拿下男单冠军,但他仍然拿下了四个世界单打冠军头衔,更何况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队,能够三次入围奥运会单打本就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当年刘国梁坐阵指挥,信心满满,对手下败将柳承敏可谓了如指掌;柳承敏,韩国的一面攻直扳选手,实力及名气不如当年的无冕之王金泽珠,反手软肋明显,极易被对手抓住,而王皓的直拍横打,有效地填补了反手的空档,以横打代替推挡,在过往的比拼中,仅青年赛输给柳一次,雅典奥运会前连续六次战胜他,这次奥运决赛,孙猴子还翻得了雨来佛的手掌心?刘国梁、王皓师徒俩可能有点大意了。

而柳承敏呢,雅典奥运会是他凤凰涅槃重生的一年,生龙活虎的十几天,有着一骑绝尘的气概,标志就是力克瓦尔德内尔,而老瓦刚刚淘汰羽毛已丰的马琳,从过去的战绩及实力上均强于柳承敏,却生生被柳拼下了。这极大的鼓舞了柳之士气,信心也爆棚起来,而王皓呢?过去的六连胜成了个大包袱,想赢怕输,患得患失,神情紧张,动作僵硬,平日的横打威力大减,动作远不及柳灵巧快速,正手的使用力度又小于对手,而柳承敏的正手爆冲且大角度,往往撕破王皓防线,且每每奏效,打得王皓顾自失彼,在被动挨打中,王皓2:4败下阵来,刘国梁在指挥席上也徒唤奈何!

结语

赢了半决赛的王皓很开心,因为他打败了自己心中一直崇拜的强者,赛后激动万分,曾直言当时比赛完之后晚上都没睡好觉,也正是因为王皓的激动,导致第二天面对柳承敏时,没有精力,错失了冠军。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时参加奥运会时的王皓才21岁,不够沉稳。这就是为什么闻名世界的国乒队,为什么会在雅典奥运会上,与冠军失之交臂的原因。

郝帅悲情命运实则早已注定 一再错失机会又该怪谁的意思

1、王皓

王皓1983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92年开始从事专业训练。从被长春体校破格录取开始,王皓开始了自己追寻世界冠军的脚步。1996年,13岁的王皓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夺得第三名,随后进入八一队。在八一队的两年,王皓在竞争中迅速成长,很快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实力于1998年底入选国家二队,1999年初升入国家一队。

2002年,王皓一举夺得埃及公开赛男单冠军,排名也跻身世界十强,逐步成长为主力队员。王皓右手直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技术全面,打法稳中带凶,正手抢拉、抢攻意识强。作为直板选手,他的反手直拍横打技术已经日臻完善.运用娴熟,有很强的杀伤力。2004 年作为主力队员参加雅典奥运会获得男单亚军。2005年世界杯男单亚军。2006年世乒赛男团冠军,世界杯男单亚军。2007 年世乒赛男单季军,男双亚军,世界杯男团、男单冠军。

2、王励勤

王励勤1978年生于上海。6岁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上海队,1993年人选国家二队,1996年进入国家队。他性格内向,在场上单兵作战能力强。王励勤擅长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弧圈球技术属世界一流水平,技术全面,没有明显弱点,唯不足是反手相持时没有太多的旋转,是当今优秀运动员的典型代表。王励勤曾在20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夺得男双冠军,2001年大阪世乒赛上获男单和男双冠军。2005年在上海第48届世乒赛上再次夺得男单冠军和混双冠军。2007年世乒赛王励勤再度卫冕了这两项冠军。

3、马琳

马琳1980年出生于辽宁沈阳。6岁开始打球,1994年进入国家队。右手直板反胶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是激情型的选手,打法凶狠,心理状态稳定。2000年2003年、2006年三度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成为继孔令辉和刘国梁之后中国男队的绝对主力。其标志性动作就是在比赛中经常旋转自己的球拍。比外,马琳在2004年曾夺得雅典奥运会男双金牌。2007年曾夺得世乒赛男单亚军,男双冠军,混双亚军和世界杯男团冠军。2008 年夺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2009赛季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在澳门继续进行。在晚上结束的男子四分之一决赛中,郝帅继全运会输给王励勤之后,再一次被对方淘汰遗憾地止步四强。其实纵观整场比赛郝帅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可是关键时候差一口气的老毛病还是让他最后尝到败果。从当年的“六小龙”之一走到今天的主力边缘,郝帅始终扮演着中国男队的悲情角色,而铸成这个悲情背影的,是整整五年不断从自己手中流失的机会和希望。

郝帅丢掉的第一个重要的机会是在2003年。在当年的乒联职业巡回总决赛上,郝帅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最后的对手是一直对自己偏下风的王皓。这本是一个很好证明自己的机会,可惜双方大战7局之后,郝帅在最后关头还是没有硬过放手一搏的王皓遗憾落败,而后者则凭借这个冠军顺利地拿到了2004年多哈世锦赛的门票,也因此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奥运会。

说道郝帅,就不得不说梅兹了。这两个人2005年上海世锦赛那戏剧性的一战现在可谓已经成为“放高球”的经典,相信那也是郝帅最为难忘和心痛的一场比赛。当时还是新人的郝帅四分之一决赛和梅兹大比分打到3比1,第五局郝帅拿到了赛点,只要接下来的那一球能够上台,郝帅就进入了四强。作为一个新人,在当时世锦赛单打若能够进入四强,对他接下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可惜关键时刻梅兹故技重施,继八分之一决赛用高球将王皓放出八强之后,又一次在中国选手面前玩起了这种表演性质的游戏。让人郁闷的是,郝帅莫名其妙地输掉了那一分,输掉那一分之后乱七八糟地输掉了那一局,然后又神使鬼差般地被连扳三局输掉了整场比赛。

输掉比赛的郝帅直到走出比赛场地都还没回过神来,而在场边观看比赛的刘国梁当场被气得拂袖而去。然后就是直通不莱梅的选拔赛上,郝帅在第一次大循环拿到第一名的情况下还是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当时年仅18岁现在意气风发的马龙。很多人说,如果当时郝帅能够多用一分“气”,也许今天就不会是这样的主力边缘的尴尬结果,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比赛场上往往一分钟就决定了整个职业命运,而郝帅的这场比赛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从2005年到之后的2006年,郝帅一直没有很突出的成绩。尽管在队内比赛中郝帅的表现一直都很不错,可惜一到了国际赛场、到了关键时刻郝帅就抓不住机会。渐渐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几乎成了郝帅的专属,“关键时刻犯软”成为对他最普遍的评价。而同一批的陈玘王皓在各自经历烦恼的同时都有了拿得出手的成绩,郝帅渐渐掉队了。

2007年的克罗地亚公开赛,郝帅终于拿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单打冠军。可惜这一刻对于已经24岁的郝帅实在是太迟。当年的世锦赛郝帅延续了上一届世锦赛相同的成绩——八强,而同龄的王皓在排名上已经蹿升到了世界第一,19岁的马龙在实力上俨然已经超过了自己。

2008年9月份的上海公开赛郝帅战胜马龙、马琳和王皓拿到了最后的冠军,尽管自己也承认由于二王一马还没有从奥运会的疲惫中恢复过来冠军的成色稍显不足,但是还是看得出郝帅的兴奋,毕竟下一个奥运周期的竞争从2008年8月24号就已经开始,先拔头筹总是好事。09年初的斯洛文尼亚站男单冠军的到来也给郝帅加了分。随着老王马的渐行渐远,郝帅的机会来了吗?

可惜2009年郝帅更加郁闷了。5月份的横滨世锦赛郝帅无缘单打,双打和混双都拿的是铜牌;六月份开始的乒超联赛,顶着标王身份的郝帅表现让人失望,引起一片骂声;8月份的天津中国公开赛,郝帅拿到双打冠军之后在单打中遭遇状态并不是特别好的王皓,又是七局之后王皓险胜,家门口作战的郝帅抑郁之情溢于言表。

而最该骂的是紧接着的韩国公开赛。半决赛郝帅报了中国公开赛的一箭之仇赢下了王皓,本以为冠军在握,结果决赛竟然输给了水谷隼!而更加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水谷隼的致命一招又是郝帅的梦魇——高球。这一输几乎彻底终结了郝帅国际赛场的出场希望,之后郝帅再也没有在比较正式的国际赛场上亮相过。这一次的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的出场已经是沉寂了将近五个月之后。

很多人说,郝帅今天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05年一战遗留的偏见。其实不然,四年来郝帅得到的锻炼机会还是非常多的。作为一个并没有太多成绩的选手,郝帅却一直都是国家队的重点,重要的比赛大多能见到他的身影,没有成绩的原因还是郝帅自己没能抓住机会。本来在人才济济的中国队,一次输是锻炼,两次还不赢就已经很难原谅了,像这样丢掉如此多的机会,还要身居要位让人如何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