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按哪个部位可以缓解疼痛,胃痛按哪个穴位
1.让你不再经痛、胃疼的第一温阳大穴:公孙穴
2.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
3.肠胃不好按摩脚底哪里 脚底肠胃反射区在哪
4.赶紧告诉家人,经常反酸胃疼,按哪些养胃穴,可助消化?
5.胃痛按摩什么穴位
6.胃不舒服按摩哪里好?
不少准妈妈在孕期吃很多高营养食物,但此时肠胃功能因受激素以及子宫压迫的影响,消化能力有限,一旦肠胃负担过重即会引起胃痛。本文将介绍孕妇胃痛的缓解方法。
适当减少饮食孕妇不宜吃太多,尤其是含糖量高的食物,但是可以多喝汤、粥等清淡的食物。
♀?半坐卧位
倘若孕妇感到胃部疼痛难忍,可以采取半坐卧位来减轻痛楚。
按摩穴位孕妇可以按摩内关和足三里穴位来缓解胃痛。内关位于腕横纹下大概四指合拢的宽度处,取两筋中间。足三里位于膝盖边界下约四指合拢的宽度处,取胫骨、腓骨位置。
让你不再经痛、胃疼的第一温阳大穴:公孙穴
1、关元穴
右手的手掌重叠在左手的背上。右手掌紧压关元穴,用力揉搓0.5~1分钟。
功效:益气壮阳,理气止痛。
2、合谷穴
将一个指尖放在对面的合谷穴上,另四个手指放在手掌上。适当用力从轻到重捏0.5到1分钟。双手交替。
功效:理气通腑,解痉止痛,缓解腹痛。
3、足三里穴
前倾,将拇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将其余四指附在指腹上,按揉0.5至1分钟。缓解酸胀是最好的。
功效:健脾胃,理气活血,缓解腹痛。
4、大横穴
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但几乎所有的腹痛都可以通过按摩大横穴来缓解,而且效果非常好。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合适的穴位。压的时候会有点疼,但无害又优雅。
这是一个治疗过程。腹泻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有的病人服药后还是看不到效果,不知道怎么解决。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经常按摩大横穴,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也许中医的奇观就在这个地方,一个小小的穴位,却影响着全身。只要穴位定位准确,然后定期按摩,或者找专业人士进行针灸治疗,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位功能强大,这种传统的、安全的、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正逐渐被人们所信赖。
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
武国忠(著名中医师) 让你不再经痛、胃疼的第一温阳大穴:公孙穴 公孙穴堪称我们脚下的第一温阳大穴,只此一个小小的穴位,就免去了去医院吃药打针之苦。平时只要我们对公孙穴多多关注,必定能养足自己的后天之本,除湿助阳。 认识公孙穴 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足阳明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穴性赋》云:「公孙理腹寒。」因此,中医里常用 公孙穴来调理腹部的病症。 适用对象: 有痛经的女性,经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主要功效: 可缓解痛经症状,对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症有辅助功效。 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或于第一蹠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位于太白穴后一寸。或在第一蹠骨基底之前内侧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很少有人知道黄帝叫什么。《史记》记载,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此穴以黄帝的姓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脾主土,在人体的正中央,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是人的后天之本,谙合统御之道。而公孙正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 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冲脉有「 五脏六腑之海 」之称,《黄帝内经.灵枢经.海论》说,冲脉乃「 十二经之海 」,是人体的「 」。武国忠(著名中医师) 让你不再经痛、胃疼的第一温阳大穴:公孙穴 公孙穴堪称我们脚下的第一温阳大穴,只此一个小小的穴位,就免去了去医院吃药打针之苦。平时只要我们对公孙穴多多关注,必定能养足自己的后天之本,除湿助阳。 认识公孙穴 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足阳明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穴性赋》云:「公孙理腹寒。」因此,中医里常用 公孙穴来调理腹部的病症。 适用对象: 有痛经的女性,经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主要功效: 可缓解痛经症状,对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症有辅助功效。 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或于第一蹠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位于太白穴后一寸。或在第一蹠骨基底之前内侧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很少有人知道黄帝叫什么。《史记》记载,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此穴以黄帝的姓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脾主土,在人体的正中央,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是人的后天之本,谙合统御之道。而公孙正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 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冲脉有「 五脏六腑之海 」之称,《黄帝内经.灵枢经.海论》说,冲脉乃「 十二经之海 」,是人体的「 」。 女性福音公孙穴 我在以前的书中和问诊、讲座过程中,多次谈到过公孙穴的妙用,其功效是治疗胸腹的众多疾病。但经过这些年不断的探索和琢磨,慢慢地,我发现这个穴还有其他的重要作用,比如可以治疗女性痛经。 现在很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即便在凛凛寒冬,也穿着非常单薄,旁边人若是规劝,她们就会半开玩笑地说,这就叫美丽「冻」人。美女们当作玩笑话,殊不知也道出了一个事实――美丽确实是美丽了,「冻」人也不是骗人的。近几年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漂亮时髦的女孩痛经高发,再仔细问问,原来绝大多数都是冻出来的。 痛经是妇科发病率很高的一个病种,这种病大多为后天不良的饮食和着装习惯造成的。现在很多时尚女孩穿衣服只讲究漂亮,衣服多紧身短小,更有的露脐露背,很不注意保暖。很多有痛经经历的女孩都知道,痛经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疗,只能靠吃一些止痛药来缓解。不仅不能根治病痛, 还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得不到很好的调养,那么很有可能对怀孕生子造成很大的隐患。 道家医学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胃。脾统血,主运化。痛经时血色发暗并伴随有血块,两三天血块排出后疼痛的症状就会缓解, 但每月都会复发。小腹受凉或贪吃冷饮导致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怎么办呢?遇到这样的患者,第一我告诉她,为了身体健康,保暖最重要,再说你天生丽质,穿什么都美丽呀,何必为了展现与众不同,让身体受罪,还给健康埋下重大隐患呢?第二就是让她们多多 *** 自己的公孙穴。 为什么公孙穴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在中医里,公孙穴通冲脉,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宫,其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生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冲脉具有含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调理公孙穴,等于是对人身上十二经的气血进行一次全面疏导,具有行瘀止痛之功。因此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点揉公孙穴, 如果能搭配一点特制「女儿红」, 治疗痛经效果会更好。 杏林小典: 女儿红: 配方:红糖五十克、姜粉适量、胡椒粉适量, 泡温开水喝就可以。 主治:小腹发凉、全身怕冷、手脚冰凉型的痛经。因为痛经基本上都是寒症,红糖色红养血,味甘甜,姜辛温发散,入脾胃,胡椒粉辛辣祛寒。阳虚偏寒的都可以用它来治疗。 这个方子还可以做加减法:有腰酸的加枸杞;脾虚、大便稀的加红枣;行经量多时加乌梅;而加黄酒则可以温经、活血、暖胃。 平时为调节身体而找公孙穴,没有必要按照治疗用的位置去找,以自己的压痛为准。我一般把公孙穴看作一个区域,在脚拇指根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公孙穴了。 使用公孙穴时,除了 *** ,还可以使用灸法,用艾条熏灸此穴,每次十五分钟左右,也能温补脾阳。前面说过,灸的时候有个窍门,叫雀啄灸。皮肤感觉有点发烫,马上拿开,然后再接着熏灸。反复进行,犹如小鸟啄食,可以很好地保护皮肤。 公孙穴堪称我们脚下的第一温阳大穴,只此一个小小的穴位,就免去了去医院吃药打针之苦。平时只要我们对公孙穴多多关注,必定能养足自己的后天之本,除湿助阳。 本文摘自《养阳气:提升自身阳气,就是百病的药方,北京最贵医生教你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经痛、B肝、痔疮等恼人疾病》/武国忠(著名中医师)/高宝
肠胃不好按摩脚底哪里 脚底肠胃反射区在哪
上脘: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别称上管(《千金方》),出《灵枢
四时气》中。属于任脉,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中脘:功能作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下脘: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患如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痢疾泄泻,饮食不化,水肿,胃下垂等。
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因本穴具有较强的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功效,临床常与足三里配合治疗饮食不化、呕吐;与足三里、四缝、商丘配合治疗小儿疳积;还具有治疗“腹部坚硬癖块、脉厥厥动”(《太平圣惠方》)之功能;并能消散六腑寒气腹痛,治疗不嗜饮食,水谷不化,日渐羸瘦等症状。
扩展资料: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穴道: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症状,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
穴道是活体中重要的电场,也是与大脑密切联系场所。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医用402个,其中要害穴位有108个,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为36个。
参考资料:
赶紧告诉家人,经常反酸胃疼,按哪些养胃穴,可助消化?
1 按压太白穴预防肠胃疾病
太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在人体足内侧缘,具有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的功效,对胃痛,胃胀,吐泻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对于胃痉挛,便秘,痔疮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按摩取穴:位于足内侧玉案,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对两侧的太白穴进行按摩。采用适度的力量,以穴位处微微产生胀痛感为度,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就能达到健脾和胃的效果,从而改善肠胃道功能,治疗肠胃炎症;也可用手指指腹端点,按,掐太白穴,每天重复按摩多次,还可以起到预防肠胃其他疾病的作用。
2 按摩冲阳穴防止肠胃病
冲阳穴名意指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按摩该穴具有宁神通络,和胃消肿之功效。主治胃病,面肿,齿痛,癫痫,足痿无力,口眼?斜等症。
按摩取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按摩方法:用一只脚的脚跟财主另一只脚的冲阳穴,按摩3分钟。
3 按摩陷谷穴和胃行水
陷谷,五腧穴之腧穴,有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肠鸣,腹痛,急慢性肠胃,面目浮肿,水肿等症。
按摩取穴:在足背,第二,第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按压,并做环状按摩,每天2次,每次3分钟。
4 按摩升结肠反射区调肠胃消积滞
按摩升结肠反射区主治腹胀,腹泻,腹痛,便秘,儿童长寄生虫症。
按摩取穴:位于右足足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五跖骨底部,在小肠反射区的外侧,与足外侧平行的带状区域。
按摩方法:采用刮压法刮压升结肠反射区2-5分钟,以局部酸痛为宜。
胃痛按摩什么穴位
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也都有所改善,不每个家庭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很丰盛,吃得不合理就容易胃疼,胃里经常反酸、胃疼,那怎么办?有人说按这些养胃穴可助消化,那么,到底是 哪些养胃穴?
首先就是内关穴。内关穴处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经常按摩按摩,注意按摩的时候要用力,同时也要揉,每次按压时间在5-15分钟左右,好处就是有效缓解胃病的一些症状,不信的话,自己先试一试,万一有效呢?有用的话,那就按摩走起来!
其次就是足三里。足三里这个穴位在膝盖下外侧,越四横指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按压的力度要稍微大一些。主要是缓解腹胀、胃痛、呕吐等不适症状。我没有实验过,我不大清楚,反正他们是这样说的,至于你信不信,我没有胃病,我不大知道!
第三个是四缝穴。四缝穴位于手掌心的靠近手指头的三分之一处,是经外奇穴,也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位,平时经常消化不良的,就可以常按按四缝穴,按摩时最好用大拇指用力按揉,效果很神奇。要是真的可以的话,给自己的嫁人按摩一下试一试吧。
第四个是太白穴。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关节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有理气和胃、消食化滞的功效。经常用手指指柔太白穴,每次按揉5分钟作用,效果更好。这些穴位听说都没有听说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不管怎么说,可以一试。
穴位我不懂,中医我不会,只是班门弄斧,要是专业人士看到错误,直接批评,我改正错误,别误导网友,你觉得还有哪些穴位可以帮助胃部消化的呢?
胃不舒服按摩哪里好?
1.指压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中脘穴,大约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2.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小腿肌腱外侧的穴位。用力按摩足三里穴,会觉得有疼痛感一直延伸到脚尖。并且还可以用炙条(药店里有卖)炙烤3-7次。用于治疗胃酸分泌少而导致的胃部不适。
3.内关穴: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只要属内脏的疾痛都可治,感觉胃胀快到喉咙了,或者是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去胃的感觉,按一按气机调畅就通了。
很多人由于长期生活、饮食习惯不当,就很容易出现胃不适的症状,会对生活造成很多不便。胃不适在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护理,按摩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护理方法,胃不舒服按摩哪里好?胃不舒服按哪个部位?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吧。
1、按摩足三里
位置:位于膝盖下方凹陷处,小腿肌腱外侧的穴位。
适应症:胃酸分泌过少,消化速度慢,腹胀积食,饭后立即会有胃部不适的人。
用力按摩足三里穴,会觉得有疼痛感一直延伸到脚尖,每日饭后按摩10分钟,可以缓解胃部不适。
2、按摩上腹部
位置:(1)上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
(2)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3)下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适应症:脘痛,腹胀,反酸,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
用手分别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脘穴各五分钟,对防治各种肠胃不适都有一定的作用。
3、按摩梁丘穴
位置: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外侧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适应症:胃痉挛、腹痛、腹泻等,可按摩此穴位缓解。
以指压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每次压20秒,休息5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几次,直到不适感消退。
4、按摩四缝穴
位置: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取穴。
适应症:对胃脘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等胃不舒服症状均有奇效。
用大拇指用力掐按上述四个位置,直到胃不舒服的感觉缓解或消失位置,
5、按摩内光穴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适应症:可治疗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胃痛或恶心想吐时,用手按压内光穴,可快速缓解胃部不适症状。
6、按摩天枢穴
位置: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
适应症: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用手按压天枢穴,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其应用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
7、预防胃病的方法
1.保暖养胃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2.饮食养胃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3.忌嘴保养
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4.静心养胃
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5.运动养胃
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